华尔街那波反弹到底靠不靠谱?之前在熊市边上晃了半年,现在突然因为逢低买盘热起来,别是短期炒作吧?
其实咱们掰扯掰扯数据和背后的逻辑,就能看明白些,这次不光是机构在动,不少中小投资者也从观望改成主动进场了,能感觉到大家对反弹能持续,心里多少有了点底。
先看最实在的指数,标准普尔500指数从4月低点涨了35%还多,不光创了历史新高,现在都突破6750点了;
纳斯达克100指数涨了1.2%,连小型股指数也跟涨1%,不是某几个板块独涨,是全市场都有点热度。
这里面科技股最显眼,英伟达CEO黄仁勋跟CNBC说,他们家Blackwell芯片需求非常非常高,就靠AI硬件这核心优势,直接带着大型股往上走;
展开剩余81%还有思科系统和博通,俩家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连接这块竞争得厉害,这也能看出来AI产业链是真活跃,不是虚的。
我倒觉得,这次科技股能扛大旗,跟以前靠概念炒起来的不一样,AI硬件需求是实打实的,全球AI产业都在落地,这才是反弹的底气,根基比单纯炒概念稳多了。
除了股市,其他资产也没闲着,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基本稳定在4.13%,之前发的390亿美元国债,需求比预期稍低点儿,能看出来债市对现在的利率环境还是挺谨慎的;
美元涨到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,金价更猛,直接破了4000美元。这俩避险资产一起涨也挺有意思,说明大家虽然看好股市反弹,但没敢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,还是留了点对冲风险的后手。
说到政策,这才是决定反弹能不能走远的关键。这次反弹能起来,一是企业本身韧性够,二是大家盼着美联储能降息。
可偏偏赶上美国政府关门,最近没什么新的经济数据,投资者只能盯着美联储最新会议纪要抠细节。
纪要里写得也挺明白,官员们觉得今年还能再降点息,但不少人怕通胀反复,态度挺谨慎,也因为这,市场对降息节奏吵得厉害。
不同机构解读也不一样,富国银行投资研究所的路易斯·阿尔瓦拉多说,美联储现在没按之前的预设路径走,特别依赖经济数据,毕竟要在稳增长和控通胀之间找平衡,本来就不容易。
还有个有意思的点,AI居然进了美联储的政策讨论里。Evercore的Krishna Guha说,许多官员看到高科技投资挺猛,但几位官员担心AI用多了会减少劳动力需求。
这事儿不简单,以前美联储政策只盯着GDP、通胀这些传统指标,现在把AI算进来,说明他们开始考虑技术对就业、增长的长期影响了。
我觉得美联储这种谨慎降息的态度挺好,要是太早大幅降息,反而容易催出新的资产泡沫,后续通胀数据才是决定政策转向的关键。
不过现在市场也有担心的,周日就到这轮牛市第三年了,标普500指数这三年几乎翻了一倍,从4月低点算,市值涨了16万亿美元,不少人怕涨得太猛要盘整。
就像周三那波反弹,其实是前一天小幅回调后才来的,而那次回调还把标普500指数的七日连涨给断了,短期波动一出现,机构对前景的看法也分裂了。
争论最凶的就是科技股有没有泡沫,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策略师说,现在这点连涨,还没完全反映出有些板块的热度,投资者稍微紧张点很正常,甚至说一点痛苦对心灵有益,言下之意是这种理性回调反而是好事;
高盛的彼得·奥本海默更直接,说现在担心泡沫太早,这轮上涨是跟着盈利增长来的,以前的泡沫才是靠投机推的,但他还是建议大家多做多元化投资,避开美国股市波动和AI领域竞争的风险;
Miller Tabak的Matt Maley则从交易习惯说,这几个月只要股市稍微跌点,投资者就抢着买,除非能证明AI上的大投入长期没回报,不然股市很难有大的负面反应。
最后跟普通投资者说两句,机构吵归吵,对咱们来说其实是个信号,一方面不用因为短期回调慌,毕竟逢低买盘一直在,说明市场有韧性;另一方面也别盲目追高,特别是AI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,个股可能会分化。
发布于:湖南省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